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教学 > 创作心得 >

行书之行气略谈
2014-07-28 19:47 来源:未知 作者:书法艺术网

    行气涉及的是每一行中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是行书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富有韵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动变化的内在(无形)或外在(有形)的运动轨迹来表现。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因此,行书写得神彩飞动,都是以行气为主导的,掌握行气是行书布白的最重要的条件。


    行书的贯气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形求势,即通过临摹、体味碑帖而摸索出其中内部的各种规律;另一种是因势生形,即在熟练掌握前人各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最后于规律中获得自由,从而达到一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


    1、以形求势。要求结体精熟,笔法精到。结字在心,笔法在手,心手合一则神定气实而有余韵。姜夔《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这是笔法娴熟的一种表现。顺笔之势则字型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精妙。笔顺有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有自外及内,有从中及旁,有自内及外者,各有其自然之势,下笔既审,因而成之,操作自如。王羲之《兰亭序》的行气就是“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字的上下关系是俯仰关系,在上面的字要俯视着下面的字,在下面的字又仰视着上面的字,在右的字要照顾左边,在左的字又要照顾右边。切忌每字雷同,上下齐平,否则,就把一行的布白和整个章法割裂了。张怀瓘的《用笔十法》之一的“鳞羽参差”法,不仅对一个字的结体有用处,而对于行气来讲,尤为重要,即通过每个字的形体,或方或圆、或三角、或偏长,以及大小错综的变化来使字与字联贯起来。梁同书在《频罗庵论书》中指出:“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着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所以,要做到以形求势,挥洒自如,须从熟中得来,若“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举止匆遽,未及备法而字已写成,或畏惧生疑,未有生发而思已骞跛,就势必不能使行气畅通。


    2、因势生形。要求作书者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气韵本于运心,神采生于用笔,字之血脉全在意到笔不到处。当其落笔之前,时觉手心间有勃勃欲发之势,便是神机初到之时,则随意而经营,迎机而导,愈引愈长,形随势生,笔态横出,血脉所注,精心所聚而赴于腕下,“新理异态,变出无穷”。再则,势还得以力为后盾,力愈足则气愈盛,笔愈遒则势愈畅。李世民《论书》中指出:“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这虽有偏颇处,可也说明了势与力二者之间有相辅相成之妙。气盛则言之长短、声之高下皆宜;力遒则字之神采、书字气韵皆足。因此,形势在握,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有纵横万里之势,则可达鬼斧神工之妙境。这样食古既化,万变自溢于寸心,章法的掌握就容易了。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