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张志民:道法天地间 化写心中山(3)
2014-07-25 14:54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王兴堂、侯弟坤
  1998年后,张志民创作了《大禹受命》、《夸父逐日》、《丘壑无言》、《生灵与大自然》系列等山水画。这些作品源于作者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大自然就像一位魅丽而又神秘莫测的母亲,它孕育着万物的同时又毁灭着一切,生与死都含于其中。它一面是和风煦日、碧波荡漾、鸟语花香。一面却黑风恶煞、浊浪淘天、洪水猛兽。它有四季变化,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它有高山峻岭,江河湖泊、有森林沼泽、戈壁荒漠,有猛禽走兽、飞蝶鸣虫,有小桥流水山里人家、高楼林立繁华都市……更有充满智慧的人类。人类从他诞生之日起,便与自然相谐又相斗,在改变着自然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屈服于自然不可逆转的力量,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便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当我们不再象先人那样刀耕火种越来越控制自然时却离失去家园的日子愈来愈近。人为破坏的恶果正一步步逼进人类,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对此,有着传统山水理想的石头先生用他的画笔表达了他最深切的忧虑。《大禹受命》、《夸父逐日》等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觉醒的人、具有智慧的人对不可逆转的自然之力的抗争。《夸父逐日》用颤动恣肆干涩的笔墨表现了人类抗争的坚毅、呐喊和无奈。《大禹受命》则用一泻千里的墨韵表现大禹在洪水滔天的危难中受命去治水,此画用泼墨没骨加勾勒的方法表现水天水地的景象,墨韵浓厚而透明,充分表现了画家高超精深的用墨法。《丘壑无言》、《生灵与大自然》系列等表现的则是具有高智慧的人对自然过度的开发和无知的破坏。生灵出没于山水间,身上带着人类捕杀痕迹,被开发过的山岭残破不全,人类的利器、动物被肢解的躯体时隐时现,而人却似闲庭信步般目睹着这一切变化而无动于衷。这组作品作者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表现方式和构图方法,或象征或暗喻,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接合在一起,抛弃传统的构图方式,而保留大写意式的苍劲老辣的笔墨,进一步发展了《张大石头入境山水》系列的构图方式,把山水、动物、人、利器等用一些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却又结构紧凑,生动自然且形式感极强。

  2003年末,张志民展出了一批山水画小品,这些小品画又有了新的面貌:山水、花鸟、人物相互融合。无论笔墨语言还是思想表达都臻于更高境界。如《行客》、《千古英雄》、《山水小品》等,人与山水、花鸟与自然交织在一起,画面或深厚或松润。这些画让人想起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从《张大石头入境山水》系列到《生灵与大自然》系列再到这些山水小品系列,张志民的绘画慢慢从传统文人情怀转换到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精神的水墨艺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画从自然到心中,从心中再到自然,又从自然回到心中。第一次从心中回到自然,仍是传统意义的。又从自然回到心中,就升华到更高层次了。”此后,张志民又创作了《江声不尽丘壑无言》系列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张家样”山水。尽管张志民无意于打造什么样式,但他的山水画确确实实因独特的风格而成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画。其向现代意义的转化是借助传统笔墨精神和现代绘画的探索来表现一种雄强磅礴的精神而完成的。这种已转化成为现代山水画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一)雄强磅礴的精神气质。张志民的山水画无论大幅巨幛还是边角小景甚至是寥寥几笔都给人雄强博大、自由奔放的感觉,气势咄咄逼人,决无羸弱可言。中国现代社会一直在演绎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山水画也一扫清末的柔弱苍白而走向雄强博大。张志民的山水画在这一点上是与时代精神同脉动的。他以广阔的胸怀、敏感的心灵时时感受着时代的强音,并循着古人澄怀味象的轨迹,体悟着大自然的无限,从无限中寻找着心灵中深厚、高格、博大的人生境界,并以痛快淋漓的笔墨驰骋于天地山川之间,以火热的激情抒写撼人心魄的画卷。

  (二)劲健恣意的笔墨。张志民绘画中的雄强精神首先是由他那刚健迅急、恣意率真、纵横驰骋的笔墨表达出来的。周韶华先生如此来评说张志民的笔墨:“张志民以其艺术敏感和特有的灵性,对于传统中国画笔墨功能的特性这一有生命力的形式的深刻理解,并有效地以笔墨的直接性营造出自己的‘造型风格’的山水画。可以说他的‘造型风格’山水画的神采,皆生于用笔成于用墨,从而把中国画这一特有的审美形式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用笔,有筋骨有血有肉,状物不平不扁而有圆浑的立体感。他能在用笔中显现出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墨,可以说是龙脉,是生命之流。张志民的用墨,五色交替,玲珑剔透,不板、不结、不滞,满纸重重景象,虚灵绵邈,如纵浪大化,生之在宇宙大气中。幻化莫测的水墨,烟波无尽,目极无穷,虽丘壑无言,但却透露出生命的神韵。”⑼笔墨最能表现一个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张志民的笔墨皆因情而生,因性而发,笔笔相生,充满了生命的力量,那些粗头乱服的笔墨,已不再是简单的符号和形式,而是强大生命力的律动。

  (三)“没有设计图纸”的构图。张志民的《艺术随笔》中如是说:“以水墨、毛笔、宣纸为工具材料的中国画构筑,我喜欢将它比做特殊的‘建筑’,没有设计图纸的‘建筑’,只要大的‘主题意识’已定,就应该任意挥洒。勾、皴、染、点、泼……有多少本事就用多少本事,凭着当时的一股激情,凭着‘练兵百日’的实战能力。笔笔生发,随机应变。横扫千军之势,雷霆万钧之猛。至于胜与败,就看艺术家的功力、修养、身体以及运气了。”⑽这是张志民的创作原则。因此他的画从来不受成法的束缚,总是循着画面来经营画面,随机而发,灵活多变,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民间的都可以随时拿来用,没有固定的程式,画面却都饱满生动,他创作的构图很少给人雷同一样的感觉而是每幅每异。所以张志民说他的画“没有设计图纸”。周韶华先生论及这一特点时说:“张志民说他的画‘没有设计图纸’。但从他的造型结构的凝重性和审美形式的稳定性来看,他抓住了山水画的灵魂。所谓:‘江山一统’,‘稳如泰山’,其意旨就是爱国主义的象征。虽说‘没有设计图纸’,却有建筑构造意识,圆浑苍厚,大气逼人。我以为这是张志民的意义所在。”⑾石延平先生则将张志民的这种设天立地的特点归为:由“我”的立身点向无穷无尽的宇宙间生发,从而昭示其立身、为人、持论、作画的品质与理想的追寻。⑿不错,张志民的画看似不讲究法度、任意而为,却笔笔有缘由,处处有来历。他是以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境界来统领他的画面,所以无定法。就像一位亲临战役的将军,他无法预料瞬息而变的战场,只能顺着战事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他的战略布局,其志只在必胜。所以张志民说他没有设计图,他只能顺着思维活动、心绪的变化、笔墨的幻化来布置他的天地万物,破立都系于此。这也就不可能有事先设计的图纸,这正是水墨大写意的根本所在,始于心中,归于心中,皆有心源所定。张志民的“腕下无败笔、废墨也成画”亦出于此。

  (四)神与物游,写山川之真气。张志民的山水画写得是心中之山,表得是象外之意,而非徒写山水之表象,他的创作从不真实地描写某处景致,而是用其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述他所理解的山水,张志民心中的山与传统文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不但看到了那孕育一切的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更体味到了这种生命力所具有的神秘、深遂、怪诞、野性、崇高、伟大、瑰魅的本性。因此,张志民的创作常常把物象拆散了重新组合,树、水、山、云、草、人、生灵都交织在一起,形象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树叶点法可以用来画水,画山的皴法可以用来画云……皴法、点法、擦、泼都交融在一起,浑若自成。弥漫着一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人处在这本真的大自然中或沉吟或徘徊中沉醉或惊恐或挣扎或顽强……从而尽显“人”的本性。因此说张志民的绘画是具有现代艺术崇高美的典型特征的。

  张志民说:“我不愿意把自己限定为专门画什么的画家。画画只是我表达的手段,只要适宜,画什么都行。”因此,除了画山水外,他也画花鸟、人物。这些画作因是适意而作,故而传神而致,别有一番情怀,却又具有鲜明的张志民的特点。2004年张志民所创作的《我喜欢的画家朋友系列》当属此类作品,画家与他所喜爱的朋友们在天地自然间漫游唱合、临风浴雨,是何等的自由畅快。2005年,张志民创作的《御风飞翔》系列中的人物只是心灵的载体,那张开的双臂是心灵在天地间飞翔,逍遥畅游。同时期张志民还创作了一些彩墨山水,设色单纯简洁,清新亮丽,没有传统大青绿的浓丽堂皇,也没有时下彩墨画的甜静柔美,力图用最简洁明快的色块来表现宏大的气象和丰富的绘画内涵,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的出现让人感觉到一个把艺术当作一种生活体验的张志民,自自然然,悠然处世,绚烂之极,终归于平淡。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