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王,名爱新觉罗·永瑆,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为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嘉庆皇帝之兄。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外孙王蒙存世的唯一一通尺牍《爱厚帖》,明吴宽《匏翁家藏集》曾评价此尺牍云:黄鹤山人书,当不在赵魏公下。 释文:
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号子砺,晚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咸丰壬子(1852年)副贡陈铭桂之子。广东东莞市中堂镇凤涌人。陈伯
林散之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纵 32公分,横 225公分,落款散之。先后 5次著录,是林散之草书作品中极精之代表作。 林
米芾《寄薛郎中绍彭诗刻》行书,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寄薛郎 中紹彭 老來書興獨 未忘頗得薛 老同徜徉天 下有識誰鑒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楷书要写得灵动活泼而不呆滞,笔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一个字只有血脉流通了其形体才有生命力。 故作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简称《孙秋生造像记》。景阳三(502)年五月刻。(黄易拓得)正书,13行,上列为记
赵孟頫《雪岩和尚拄杖歌卷》行书,纸本。纵23 5厘米,横53 6厘米, 署款吴兴赵孟頫为高之嗣优上人书。钤赵子昂氏(朱文)印,现藏
《汉朝侯小子残碑(初拓本)》又名《小子残碑》,碑阳存十五行,每行有八至十五字不等,碑阴残泐较重、残存六行,可识者约八九字,碑
王羲之章草书《豹奴帖》,拓本,六行,七十字。在《晋书》本传中,有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的记载。想必郗愔当初擅长的书体,在章
鲜于枢行草书法《净慧寺四绝》,明代墨稼庵选帖第六卷,书法图片四张。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等。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石尊者,七
书画创作中的笔法问题文 徐邦达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
一、书法艺术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就是好看,耐看,就是能吸引人看,就是能回味。 书法本身最基本的就是一种汉字的组合
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心灵上承受最大创伤的莫过于汉族文人及士大夫阶层,他们所受到的惊恐与困惑比一般的平民百姓更加惨痛。 因为
一、薛稷何许人也? 薛稷,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终年65岁,蒲州汾阴(今山西万
历代的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工匠和从事劳动的人们留下来的。如汉代书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简牍墨迹,它们都是
元人大楷书法《佛说八大人觉经》,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十□月二十七日,拓纸均高39厘米、宽51厘米,扬州市图书馆藏拓。
一、什么是书法传统? 我们现在都在讲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个大传统,书法传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谓传统,传是传承
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山水画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伊秉绶( 1754-1815 ),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今福建宁化)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别署石荒、沙村、兰沙,书斋榜曰兰沙馆。浙江鄞县人。1992年即任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建国后,
蔡襄《虚堂诗帖》,行楷,1048年,纸本,纵22 6厘米,横16厘米。 蔡襄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
《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简称《郑长猷造像记》,正书,可见八十四字,书法劲厉朴拙,结体方整,隶意较重。景明二(501)九月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博物院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已经在海南儋州生活三年,本来盘算在海南终老余生的苏轼接到朝廷的诏令,北返中原。此时的苏轼,已经
书法是写心 书法是写什么?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 恐怕最终还是要回
刘墉(1720-1804),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菴。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諡文清。其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
黄庭坚《南康帖》亦称《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与无咎通判书》 行书 纸本 30 8 × 64 7cm 凡17行,202字。书于元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