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悦读|经典碑帖中的“横鳞”与“竖勒”的组合方式

2017-10-23 15:32:00 来源: 点击:

  本期刊发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孟庆星的原创文章和作品

 

       孟庆星1966年生,书法专业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教育委员会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中流印社副社长,武汉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九届“观音杯”全国书法艺术大赛评审专家,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评审专家,全国第二届“邓石如与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评审专家,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评审专家。浙江大学马世晓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临沂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
 



 

       书法作品2001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2013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最高奖),2008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1996年获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青啤杯全国书法公开征集”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银奖,2001年获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金贵杯”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

        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分别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奖(最高奖),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2016年度“啄木鸟”杯优秀文艺评论奖(最高奖),第五届全国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笫九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一等奖,湖北省第八届社科成果奖评选三等奖,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理论奖。专著有:《万历书坛一邢侗个案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立项)、《淼斋书法杂论》、《孟庆星书法论文选》、《孟庆星书法作品集》,主编《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作品集》、《湖北书法史》、《荆楚书道研究》,《书法篆刻教程》(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副主编等。

 


《万历书坛一邢侗个案研究》,孟庆星著。2017年3月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立项。

  



经典碑帖中的“横鳞”与“竖勒”的组合方式

文/孟庆星
 

        东汉末年的蔡邕在其书论《九势》列举了九种笔势,其中之一就是“横鳞,竖勒”。古人要言不烦,但说的都是平实而深刻的道理。所谓的“横鳞,竖勒”它指的是笔画或部件纵横两种组合方式。具体说来,“横鳞”指的是书法中横画或取横势的部件应当像鱼鳞那样参差而有序地排列、组合;“竖勒”指的是书法中竖画或取纵势的部件应当像人勒马那样有节奏地收放、伸缩排列、组合。
        如果是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鱼鳞就会发现它既参差不齐又井然有序的肌理效果(图一);如果是骑过马的人也会有攥着缰绳随收随放的体验,当你往后勒紧缰绳的时候,就暗示马要放慢速度或停下来,当你往前放松缰绳的时候,是暗示马要前行或加快速度(图二)。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让他们悟到了书法中纵横两种势的组合规律。
 


图一


图二
 

        翻开古代的经典作品,随手可以看到“横鳞”与“竖勒”这种排列组合的具体应用。“横鳞”、“竖勒”两种组合方式既指的是单字内部笔画或部件的组合方法,也可以指上下、左右相邻不同的字之间笔画或部件的组合方法。
        先看单字中横画“横鳞”的排列方法。图三中的“皇”字即集王圣教序中“太宗文皇帝”中的“皇”。此字共六根横画,一不小心和容易排列成呆板状,但字帖中“皇”字,左推右拉,上俯下仰,从而形成了不齐中有齐,齐中又有不齐的效果。如果是将横画之外的笔画全部隐去,这种效果会看得更加明显。(图四)
 


图三


图四
 

        再看一个单字中竖画“竖勒”排列方法的例子。图五中的“期”字即王羲之《兰亭序》“终期于尽”中的“期”。此字共四根竖画,如果是将这四根竖画的上端都写成齐平状就会显得很呆板。但王羲之把第二根竖画写成向上挺拔延伸之势,其他第一、三、四根竖画以次呈右下下坠之势。左边“其”旁中的下面两点拉长取纵斜势,同样是左低右高,这样造成了整个“期”字下部的边缘线上下参差不齐的效果。如果是将竖画之外的笔画全部隐去,这种效果会看得更加明显。(图六)
 


图五


图六

        “横鳞”、“竖勒”中的“横”和“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横画、竖画,也指的是取横势和纵势的部件。作为取纵横的部件来说,其组合排列方式同样可以按照取纵横势的笔画的组合规律去排列。由于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多条或多种笔画、部件组合而成,因而一个字内部呈现出“横鳞”与“竖勒”相交错的排列方式。如图七呈现的是“期”字左偏旁的横画组合。
 


图七
 

        一个字内部横竖笔画或取纵横势的部件之间可以按照“横鳞”、“竖勒”的方式去排列,实际上上下、左右相邻的字与字之间,这两种组合方式也同样适用,这在行草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八大行书作品中由“书”、“画”、“扇”三个字组成的局部为例(图八),这三个字由上到下排下来的横画有14根,同样采取的齐中求不齐的“横鳞”组合方式。如果是将三个字中横画之外的笔画隐去的话会看得更清楚(图九)。
 


图八


图九

        多字中“横鳞”的组合应用是如此,多字中的“竖勒”的组合应用同样是如此。黄庭坚《松风阁诗》中,由“阁”、“见”、“平”、“箕”、“斗”、“插”六字组成的局部为例(图十),这六字中有竖画16根,同样采取了齐中求不齐的“竖勒”组合方式。这些竖画不仅长短、高低不同,而且向背也不同,共同演奏出了多层次的曲调。如果是将这六字中竖画之外的笔画隐去的话会看得更清楚(图十一)。
 


图十


图十一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特邀作品

行书黄宾虹题画诗

 

行书李纲诗

 

行书团扇柳宗元等诗三首

 

行书阳十志跋轴

 

行书王渔洋诗二首

 

草书手卷《岳阳楼记》(局部)

 

仿颜真卿《祭侄稿》笔意

 

意临王羲之行书帖

 

临许安国墓祠题记

 


读书安分对联

 

小楷扇面苏东坡诗

 


书法创作自述


文/孟庆星

 

        在我看来,“书法”一词可以拆开来理解,既包含着所谓形而上“道”的东西,指的是一个结果,这即是“法”;还包含着创作主体借助工具材料、笔触与外部世界对话的过程,这即是“书”。书法“道”之高妙境界,令人向往,但当下的“书写”过程同样具有独立的价值。有法故我在,有写同样故我在。当我们为着某种特殊的规格、形制和目的创作而创作的时候,本真的东西、当下的愉悦感反而最容易迷失了。

        书法教学、书法研究、书法创作构成了我的书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因而“书写”也就贯穿其中。在教学中要书写,在研究中我也喜欢找一只毛笔放在手头,对感兴趣的段落、资料或抄录、或随记感悟文字于页眉处。即兴式逸笔草草使我在看似简单枯燥的资料翻检中体验着一种书写的愉悦。即便是在专门的所谓书法创作实践中,“书写”也构成了其重要部分,这包括创作的启动、意象的捕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作为结果的作品本身也是要关注的,但我更注重享受书写或创作的过程。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其人”以及古人所谓的“修辞立其诚”也正是我的所谓书法创作努力追求的效果。
 

 

 



孟庆星书法别义
 

文/吕金光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所说:“艺术的价值是一个问题,本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我看来,孟庆星虽然出道较早,但其名望不如他的书法水平之高,这与他始终保持边缘化的民间立场有关,所以他的书法神闲意浓,适心见性。他是典型的性情书家,他的行书取法《圣教序》,并揉入金农、谢无量笔意,不失六朝碑版之朴拙,资质烂漫,无庙堂之言,但有山野林下之风。他书习王字,而能够脱落门径,在于他避开了一般习王者一味追求其瘦硬柔滑之意。又取法于金农、谢无量、稍事夸张变形。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达其意情形之下,又取姿于六朝碑版,富雄于拙,拙中富秀,资质烂漫,可谓得浓肆之旨。依我陋见,孟庆星的行书应该说是雅意深致,不失朴拙之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