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教学 > 临帖指南 >

沉厚的历史见证——《张迁碑》的艺术特色
2014-05-19 16:20 来源:未知 作者:庆旭

 


 
《张迁碑》原帖
 
 

 
《张迁碑》临帖
 
 

 
《张迁碑》创作
 

《张迁碑》是流派纷呈的汉碑中方笔审美的极致,与《曹全碑》的圆秀正好相反。但无疑也是汉隶经典中的极品,为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二月立。原在无盐(山东东平),明初出土,现存泰安岱庙。碑高314厘米,宽106厘米。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碑额篆书两行“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张迁为谷城人,后迁荡阴令,其故吏韦萌等为表彰他的政绩而制表刻石。


明王世贞:“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碑额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书中谬篆。”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清杨守敬:“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张迁碑》以格调高古、浑厚雄强著称于世。细品其碑,颇具“大巧若拙”的风范,历来习隶者对此碑皆赞赏有加。


一、用笔。方笔是《张迁碑》的基本笔法,贯穿始终,“在隶书的形成过程中,笔法由圆变方,此碑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现极为强烈,使得线条极具抒情性。其线条质感老辣坚实,蕴藏丰富,一点一画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此碑在线条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步步为营,都注入了一定的力量。”这要求我们在临习时要注意方笔刻画——不可裹锋不前,要铺毫运行,斩钉截铁。


二、结构。严密方整、宽博大气是《张迁碑》结构的显著特点,属内松外紧型。


具体说来,其一,《张迁碑》的字形以扁平为主,间以长、方为辅,风貌古雅、朴茂自然。一般横向开张,纵向收敛,重心多偏下部,这是拙朴类书风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其二,《张迁碑》单字内部的空间切割,关系复杂。这是由于各线条组合形式的丰富而引起的,于是呈现出或者平衡、或者不对称、疏密跨度较大等多姿多彩的空间造型。


三、章法。《张迁碑》的章法取纵横成行的格局,充实茂密、质朴无华。


临习《张迁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在笔法上,方笔是《张迁碑》的代表笔法,但不可一铺到底,方头方脑。起笔后所做的方形动作,要方式多样,切角有别,大小各异,虚实相间。事实上在《张迁碑》中时常有圆笔出现,特别是一些小笔画、次笔画,正是因为这些圆笔的辅助,才使其在方厚沉雄之外,流露出虚实相生、率真简朴的格调。


其二,线条的曲直变化要相交其间。《张迁碑》用笔简直爽朗,使线条呈平直朴实、痛快沉着的审美意象,但不可千篇一律,在平直线条的基调上要加进一些圆转笔意,从而丰富整体的艺术性,避免粗糙。


其三,从风格学上看,《张迁碑》主要属于风格型汉碑。这类汉碑,比如还包括《西狭颂》等,皆具备拙朴茂密的美学特质,这是书法艺术中的至高境界——不做作、不甜俗,所以常常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但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度又极大,因为相比于《乙瑛》、《曹全》,甚至《礼器》等,所列三品其操作层面的法度意识更明显,更符合教育学领域的对教学秩序的相关要求,而面对斑驳模糊的线条、含糊随意的空间搭构,后学者从何入手?这是一种矛盾。然而正是这些异趣才更加体现出《张迁碑》深沉的历史厚度和审美的凝重浑朴。


我们在临习时,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临”,尊重原帖,尽可能抓住各种点画的线形特征和结构模式;第二阶段“意临”,不要拘泥小节,要放怀心情,甚至对某些特别的意趣可以夸张变形,更加突出其或古拙高雅、或平实朴素等审美追求。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