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庆 给章草以新意

导语:创新必须先继承。要了解那个时代的章草书家,章草的传承脉络,其代表作是什么?要下大功夫、大精力去研习它(临、读、悟、看),而后用自己的笔、墨、线去表现,顺其胸意,没必要去刻意创新。如果死板教条反而没有新的东西,继承就无从谈起。

返回首页 | 书家资料 | 要点推荐 | 访谈实录 | 作品欣赏 | 往期回顾

书家介绍

芳庆兄不为虚名,不走邪门,以实力加入中国书协,名副其实,可敬可佩!芳庆兄,书法取法唐人颜真卿、孙过庭,又上追汉隶,取益章草,加之转益多师,终成遒劲厚重、中正平和[详细]

艺术简历

李芳庆简介

李芳庆简介

李芳庆,字正昌,号小雨堂。1950年1月生于山东冠县。199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书法专业,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生院、中国书法院研修,期间数次进修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现

编辑团队

采访、编辑:书法艺术网

分享栏目

要点推荐

小雨堂闲话(代后记)

小雨堂闲话(代后记)

小雨堂闲话(代后记) 余凝志书道,沉潜有年,然天资鲁钝。学识不博,且涉足甚迟,每叹幼喜翰墨而结缘之晚。 查祖上世为农夫,并无书香渊源,唯吾幸得此道。 学时、资质、

书家点评(二)

书家点评(二)

芳庆主席,其为人敦厚和善,亦师亦友,不失山东人本色,稳健朴实,尤擅隶书和章草。治学严谨而勤奋,不服老、不懈怠,谦恭祥和,悉心提携帮助后生晚辈,赢得书协的共同赞誉

书家点评(一)

书家点评(一)

书家点评 芳庆吾兄,同学,同居一室,今又同住中华,曾几何时,谁把民族,文化,艺术,忘到脑后,而吾兄确在创造。中华文化不需要破坏,急需的是修复与补充之。这正是我们

素心写墨话芳庆

素心写墨话芳庆

素心写墨话芳庆 张新彦 芳庆先生于 2014 年新年伊始,将在山东聊城推出自己的个展。对于芳庆先生来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办个展。在这之前他曾先后在北京、新疆、广东等地举办

 

结“缘”章草
——李芳庆访谈
1.您很早的时候在河南大学学习书法,那时候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是9395年在河南大学(开封)中文系脱产二年学习书法的。是书法导报与河南大学中文系联手合办。书法老师有王荣生、宗志远、李义兴、赵鉴钺先生,篆刻为曾广先生,古文字是王蕴智先生,书法理论课和临帖、创作、篆刻相互穿插进行。美、史、哲、古、现代汉语、诗词格律、凡属文科类均有中文系老师任教授课。课程安排紧张有序,想来在90年代学校能做到那么科学系统地组织学习是非常了不起的,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书法课临创结合,临帖为主,老师辅导。书法理论课重点讲各历史时期书法名家、名帖的背景,非常系统。二年毕业,我受益匪浅,算是走进了书法的艺术殿堂。
 
2.您认为章草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问题,应该如何去把握?
章草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个很深的课题。章草本身就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产生于今草之前。如何传承是问题之一,创新是问题之二。想到创新必须先继承。要了解那个时代的章草书家,章草的传承脉络,其代表作是什么?要下大功夫、大精力去研习它(临、读、悟、看),而后用自己的笔、墨、线去表现,顺其胸意,没必要去刻意创新。如果死板教条反而没有新的东西,继承就无从谈起。
 
3.您平时创作以章草为主,您认为章草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是的,我近几年确实以章草为主。创作我始终都放在第二位,应该用静心、放胆、直抒胸臆、粗拙的墨线语言,坚定的自信心来展现吧!其源就在于你必须首先熟悉它。
 
4.怎样才能学好章草,其难点是什么?
学习章草之前我的侧重点是写汉隶。石门颂汉简用功最勤,在中国书协书法培训班,刘文华、李刚田二位老师先后不约而同的都建议我改写章草。其原因就是我的隶书作品的落款章草的表现力很好,二位先生的建议引起我对章草的兴趣,从此与章草结“缘”。由隶改章太难了,因为传贴较少,你压根就读不懂它,不认识它。怎么办?退却死路一条,必败无疑。因为我当过兵,曾有16年的军戎生涯,懂得只有进攻,花费最大的气力打进去,朝着读不懂,不认识攻进,克服难点。
 
5.请您谈一下当代章草的创作的现状吧?
哈哈……这个问题我还是免开其口吧!近几年写章草的人越来越多,涌现出很多青年人,后生可畏,好事。略感制作形式多于笔墨,用纸过于花俏些了。
 
6.您认为当代章草研究应在哪些方面更加予以关注?
深入挖掘、查寻、整理更多的历史上遗留的章草作品及至民间砖瓦陶文;关注历代章草墨迹与近现代章草名家,如王遽常、沈曾植等;组织专项章草专家学者研讨会,包括当代章草创作的实力派书家。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求方家晒正!
(采写秦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