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学生吴冠中和老师吴冠中
2014-07-17 16:25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吴冠中先生年轻时曾在国立杭州艺专学艺,后求学于法国,归国后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在教育领域孜孜耕耘长达六十载。从他接受教育以及教育学生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触摸到他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本文是吴冠中先生九十寿诞与友人谈话时的感悟,本版在此刊发,借以缅怀这位大师。

  被“策反”到杭州国立艺专

  1935年,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机电科,希望既能吃饱肚子,又能实现自己工业救国的梦想。第二年,刚读完一年级的吴冠中,参加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军训,与国立杭州艺专的朱德群编在了同一个连队、同一个班。对这次历史性的相遇,朱德群回忆说:“军训时,各学校是混编的。我个子最高,排在第一个,冠中个子最小,排在最后。我出列报告之后,教官让我站在排尾,这就和不相识的冠中站在一起了,有了相识和说话的机会。人真是有缘分的,我们一谈就很投缘。尤其是一起到小酒店去喝上几两花雕老酒,更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我对他进行‘策反’,让他转到杭州艺专来,他果真来了。从此我们课外就在一起,真可谓形影不离。”

  提起当年的情形,吴冠中说:“一个星期天,朱德群带我参观艺专。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也许就像婴儿睁眼初见的光景。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了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17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农家穷孩子,为了日后谋生好不容易考进浙大高工的机电科。”吴冠中比喻自己是“野马,不肯归槽,我下决心,甚至拼命,要抛弃机电科,转学入艺专从头开始”。

  站在三位大师的肩上

  国立杭州艺专作为中国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祥地,从蔡元培作为教育部部长创办该校之初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首任校长林风眠奉行中西融合的办学指导思想,相当长的时间里,国立杭州艺专只有包括油画、国画在内的绘画系。吴冠中一直偏重油画,他曾说:“我在杭州艺专开始学艺,很快就爱上了那个西洋疯子梵高,深感其画美而惑人。”在杭州国立艺专,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这三位教授对吴冠中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吴冠中回忆说,林风眠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时,兼高年级的课。他当时属低年级,没有机会见到老师,就将自己作品的照片请老师看,他话语不多,但在点头与摇头之间,吴冠中理解老师一眼便看透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真伪。吴冠中认为,杭州艺专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取开放的态度,同学们很早就体会到绘画中形式美的重要性,练基本功的同时就注意讲究色彩、线条、韵律……

  潘天寿是对吴冠中有毕生影响的老师。“我随着潘老师的眼力识别画品与人品之优劣,影响了自己终生的审美观。国立艺专在杭州时,学生大都热衷西洋画,国画课时虽少,但对潘老师的作品、人品十分崇敬。抗战时期学校迁到云南和四川的农村上课,学生不分朝暮出入他租住的农民之家,不仅跟他学画,他还教书法、美术史、诗词,我对平仄的辨认也还是他逐字逐句亲授的。后来他回浙江探亲,我们这些穿着草鞋的穷学生依依不舍步行送他到青木关,都抢着替他挑行李。”潘天寿离校后,吴冠中还经常和潘老师通信。

  在吴冠中的眼里,吴大羽是当年西画教授中威望最高的,是杭州艺专的旗帜。吴冠中认为其威望基于两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及色彩之绚丽,二是他讲课的魅力。同学们崇敬他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总以源源不绝的生动比喻阐明艺术真谛、画道航向,他永远着眼于启发。吴大羽被解聘离校后,吴冠中朱德群、闵希文等同学又积极向校方提议返聘。吴冠中与吴大羽还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通信,吴大羽每封信都像写教案似的,对吴冠中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法国留学,汲取西方艺术

  吴冠中考取官费出国留学,还有一段绵延60年的感人故事。2006年春节,吴冠中收到了来自南京的一封信,是已故杭州艺专老校长陈之佛先生的女儿陈修范教授写来的。信中说找到了她父亲1946年抄录的一份学生试卷,但未署名,问吴冠中是否知道此事。原来,当年陈之佛受教育部委派评阅出国留学生美术史试卷,当陈之佛看到一份答得非常优秀的试卷时,禁不住用毛笔抄录了全卷,并给了最高分。事后吴冠中去看望陈老师时,陈之佛让吴冠中背诵了自己的答卷,这才对上了。但陈之佛并未告诉吴冠中自己笔录了这位爱生的试卷。60年后,吴冠中看到了恩师当年笔录的试卷,不禁感慨万千。

  吴冠中说:“在国外创作条件会好得多,但艺术要根植于祖国民族的土壤里。我年轻时在巴黎留学,如饥似渴地吸取西方艺术的营养,并陶醉其间。最终回到了条件艰苦的祖国,从此在封闭的环境中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数十年。那路深印在祖国的土地上,并一直受影响于人民感情的指向。原估计自己在长期封闭中远远落后了,近几年重新回到世界环视一周,更坚信艺术永远只诞生于真诚的心灵。”

  吴冠中把自己与祖国、与生活的联系比作“风筝不断线”。他认为,艺术创作形式都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的源头,艺术作品应不失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

  “培养慧眼”比 “训练巧手”更重要

  蒋南翔任教育部长时,在人民大会堂对高校教师作过一个报告,其间谈到:“给我足够的条件,我敢于承诺培养出50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这是我们多次听吴冠中说的故事。吴冠中一再强调艺术创新之难,他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创新教育之路。

  “培养慧眼”远远比“训练巧手”更重要。从潘天寿对学生作业的点头或摇头之中,吴冠中学到了老师的审美品位,感悟到“造型艺术最直观的教学关键是眼睛教眼睛”。吴冠中说,我竭力启发同学们的感受,“指点那洁白雪山前倒伏了一棵将死的乌黑的巨大老树,疑是别姬自刎的霸王。”

  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也善于启发,有一次课内用了一个女裸体,模特儿肥硕高大,坐下后臀部特别庞大,更显得脖子长,脑袋小。他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摇头。他说:“我看是巴黎圣母院。”年轻人聪明,一经启示,便在作品中体现出了各自的敏感与独特的思维。

  有一次,吴冠中带学生在苏州园林画太湖石,他联系了太湖石与人体、与亨利·摩尔的因缘,果然,学生们赋予笔底的太湖石以勃勃生机。吴冠中招生有独特办法,就是准备一些作品,让考生自由选择,以此来考测考生的眼力和审美品位。中国有句古训:人的品位入俗难医。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吴冠中曾有一个构想,想挑选几位教过的有才华而肯钻研的学生,为他们组织一次展出,作品要出色,而且不得像他,有背叛意味更好。“1992年,我终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一次‘吴冠中师生展’,目的是展示学生叛逆老师,提倡艺术中的叛徒道路。参展的学生大约十几人,但风格还是近我的较多,突出的叛逆者是王怀,全不像我,李付元也不像我。” 遵循传统,也提倡叛逆,这就是吴冠中的艺术和教育理念。

  吴冠中曾说:“艺术家要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感情的真挚比脑袋重要!要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就要把感情投入到艺术中去,一句话,就是要忘我!” 如今,吴冠中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拍出数百万美元、上千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但这位几十年居住在几十平方米小屋里的老人,却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价值连城的名作,实现着通过艺术达成对人民教育的理念。  在艺术上求新,在思想上求真,这就是吴冠中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