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与物为春——吴浩人物画的范式转换
2014-06-20 15:45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邱路琰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人物画无疑是最早成熟的画种,“成教化,助人伦。”的人物画最能符合绘画具有的社会功能。它一方面承载了先民的宗教情怀,另一方面则是对人自身的一个反观和自识。所以早期的人物画往往是一些宗教、或劝善题材,这一系统至敦煌中的壁面而集其大成,。但是随着宋代的理学兴起,把文人士大夫从更大的精神领域解放出来,整个社会对人自身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两宋的人物画,往往更注重对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前所未有的出现了如“林泉清致”这类题材。
 

  纵观整个中国人物画的沿革,对了解整个中国社会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轨迹有着深层次的意义。而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人物画还有何等精神价值,是我们站在这个时代必须回应的一个命题,中国传统人物画将以如何的范式转换,才更能够以“旧邦新命”的历史感去面对这个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及人类精神世界的变化,是值得所有的人文艺术工作者们去认识思考并实践的。
 

  人物画无论是偏重于宗教或者是现实,其实都可以将之视为人对自身的一种省察。因为宗教对现实来说也无非具有“忏悔”与“劝善”的意义,这都是人们希望构建一种有序的生命状态的诉求。而这种诉求,当我在阅读吴浩先生的画作时,会让我有着特别强烈的感受。
 

  那么带着这种感受,我用我的审美视角来解读他的一帧作品,希望以示同好。
 

 

  对弈图,是宋代已来经常出现在画上的题材,因为这类画往往能够把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它既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然而又带有一种智慧的决择,所以对弈是中国文化中能够接受的为数不多的竞争性游戏。这里面蕴含着的更是知进知退的人生决择。而棋局上的风云变化,更与无常的世事有着暗合。所以无论是观棋图还是对弈图,常常能唤起我们内心的契合。吴浩先生此帧对弈图,二位高士初看让人觉得可笑,一危坐而背对且作泡脚之态,盆边散花数朵,如在享受花草足疗;一则伏案而怒眼,嘴尚放于桌上,手指做兰花指,似盘算棋局。这样的造型一改我们所熟悉的高士对弈的习惯审美,在传统的高士对弈题材中,往往是将对弈者画成如飘然于九宵外的神仙气,神情凝重,俨若其思。而此作的这种反用其道之法,是否能给我们一种新的启示呢?因为中国传统的人文与艺术,在当代有何种意义的问题,是一个今天从事人文与艺术者必须回应的,这种回应首先不应当是一种完全的反传统,甚至走向传统文化的反面,更不能是因循守旧,而范式的转换无疑是现在所有的画家都要面对的课题。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起水涌的年代,热烈而浮越,既仰望前人学术与艺术的湛静渊博,也崇尚无限的感染与振撼。中国传统人物画究竟是借用西方的素描,速写等技术手法并组合中国画的工具进行一种伪创新,还是深入的回顾传统,从中发掘精神内核,我想这都是极为迫切的。吴浩先生此帧作品,不但让我们通过其人物形象的有趣的艺术手法吸引了我们,更让我们的思维通过这种“趣”的中介去抚今追昔有关棋的绘画以及后面的哲理,并去思想人生中的进与退,成与败究竟是不是只有那些既定的方式去解决。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之下,每个人所感受到的来自物质的压迫是巨大的,这毫不比在古代社会来自君权的压迫,而我们今天面对这些如棋局变化莫测的社会、经济、自然灾害诸多无常与危机时,是不是能有如吴浩先生画面中所具有的以一种热情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担当这许多的人世变故呢?
 

  人如果处处为生活中的利害得失而担忧受快报,苦心劳力,那末人的生活就将是一连串的无穷尽的痛苦。相反,人如果超出于利害得失之上,不为它痛苦忧伤,那末人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的自由,不为外物所支配,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这种超出了功利的愉快,就其本质来看,正是一种审美的愉快。庄子在《德充符》中有着这样一段论调: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德充符》)
 

  “与物为春”,使心中舒畅愉悦,而外物也充满了欢快的春意。这种人生态度正是审美的,因为它把受制于外物的功利的满足看作是卑微渺小的,而把超出了功利的精神愉快看作是最可宝贵的。这种态度不是把物作为满足功利欲望,需要去加以占有的对象来看待,而是“与之为悦”。而这种“与物为春”的人生态度,不正是时下所急需的吗?而吴浩先生也正是通过他的画让我们去沟通先贤给我们的指出的一些人生态度。但是它的画面不是让我们学过去的文人士大夫的避世,而是让我们去放下功利,勇猛精进。这是一种大美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壮美”的审美意趣。
 

  中画绘画所讲的“壮美”,但不同于西方美学所谓的“崇高”。后者是主体受到了无限力量的压迫,但又在这压迫之中意识了自身力量的结果。它产生出一种审美的愉快,但常常伴随有恐怖和痛感。中国绘画所表现的“大美”,是主体等同于无限的结果,它所产生的审美的愉快伴随着惊叹,但却没有恐怖和痛感,也丝毫不带有西方所说的“崇高”中常有的那种宗教的神秘意味。这是一种令人欢喜、奋发昂扬的美,是一种明朗地肯定着人的自由和伟大的美。
 

  吴浩先生将中国人文中的核心的精神指向,用其胎息于传统绘画的笔法表达出来,并让我们去感染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的同时,也欣赏了中国文化中阳刚明快的一面。这种对传统人物画仅限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士图所作的范式转换,无疑是一个画家所回应的时代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