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花鸟画家何水法的画道传承
2014-05-26 15:51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宫春丽

      纵观中国书画传承史,师徒授受是一以贯之的主线,中国书画艺术是在师授徒的过程中一代代传承发展、绵延千年而永葆生机的。

  著名画家何水法是新中国最后一批师徒授受式书画传承方式的受益者,一批艺坛名宿的悉心教授成就了他,因而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将这种优良传统继承、发展下去。2013年,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的创立实现了他的夙愿。自开办至今,共计两届三期的课程里,何水法依照传统的师徒授受式教学理念,每日必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创作,频频示范,在点评作品、修正缺陷、示范创作,与日常相处间耳提面命,口传心授间令学员有针对性地汲取所需。

  口传心授 德艺为先

  2013年,何水法在自己创立的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开设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身体力行传授传统艺术和文化。而在此之前,何水法先后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报开设了3个花鸟画高研班。经过这3个班共计10年的教学历练之后,他在学生起点水准的判断,个性特质的诱发,临摹要点的答疑解惑,现场写生以及大幅作品的示范密度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授受体系。因而,在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的全封闭授课期间,何水法几乎每日督阵,全程相随,率先垂范,耳提面命。

  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孙克说:“何先生对民族艺术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所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授国艺,为国画界培养了大量的青年艺术中坚,形成了国画圈中一股重要力量。何先生培养的这些弟子相当程度上都继承了他的艺术思想,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我对这个弟子团队颇为看好。”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柳国平在出席 “2013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写生创作班汇报画展”发言说:“何水法先生在授课期间坚持每日必到,每日必为学员点评和修改作品,又时常为学员示范创作到深夜。何水法先生已经年逾耳顺,作为好友,我对他如此敬业深有感触——他是真的把继承和发扬中华书画艺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

  同古人一样,何水法认为传统艺术传承关键在于“心授”与“心悟”。学生师从老师,不仅仅是学习技法,更重要的是体悟老师的理念与思想。他对自己求艺之路的回顾,以及对教学理念的阐释,无论对于今天的书画教学亦或是其他艺术门类的传承而言,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何水法说,他很庆幸年轻时能够时常得到这些老先生的指点。那时候何水法在印花厂做设计,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每天9点骑自行车从厂里出来,9点半就能到沙孟海家,半个小时后告辞,再去陆抑非那里。去吴茀之家要晚一点,何水法跟他差40多岁,当时何水法只有20多岁,而吴茀之将近70岁。有时候何水法会带作品过去给吴老看,有时候会给吴老磨墨,然后吴老就开始画画,一边画一边跟何水法聊天。吴老为何水法题写了4个大字的座右铭:“持之以恒”,还有一行小字:“水法同志书画日进千里,为书四字共勉,1973年,吴茀之。”这幅作品何水法一直珍藏着。吴老常对人说,这位小青年就是今后花鸟画的扛大旗者。1973年,有人拿了一本册页让吴老画,吴老让何水法也画一张,当时何水法刚开始画意笔画,有点担心,但画完后吴老就说何水法画得很好,这对何水法的鼓励很大。差不多12点,何水法又到陆维钊先生家里,下午再去陆抑非家。那时候何水法每一两个月会去上海调研一次,每次他必去看望王个簃、谢之光、朱屺瞻。看他们画画,跟他们交谈,请他们评点作品,当时这些前辈对何水法的指授就是潜移默化式的师徒授受的教育,前辈的人格、学识、艺德,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何水法,让何水法受益终生。

如今为“师”的他,曾经亦是“徒”。何水法谈到,他想尽己所能将师徒授受的传承方式延续下去,他想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播出去,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与学生朝夕相处,做到言传身教并举。因此,教学期间,何水法与学员同吃同住,带学员外出写生、参观画展,为他们点评画作、修正作品缺陷、示范创作,随时随地传授绘画理念。中国画不同于西画的特殊性之一在于“画外之功”异常重要,画家的人品和综合素养往往直接决定画作格调的高低,而人品和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靠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的。因而对于国画传承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是需要老师与学生间长期交往相处、耳染目濡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吸收。那些曾经在高研班里跟从何水法学习的学员,在课程结束后也与何水法成了终生的师徒,时常找何水法评点作品,就像当年何水法时常去找那些老先生一样。

  “我肯定会把你们带上一条正确的学习花鸟画的道路上去,至于走多远,还要看你们自己的努力。我的勾花点叶法,可能5分钟就能学会,但技法里面还有思想,这更重要。要把花当朋友才会对其产生感情,才会细致入微地看,才会发现哪朵花神态好,哪朵花姿态好、色彩好。一花一草都有生命,所谓写生,就是要写它们的生机、生气。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何水法常对学生这样说。

  人们知道刘海粟老先生有个“十上黄山写生”的故事,何水法的弟子们同样都记得师父有14次去菏泽写生的经历。1960年,何水法就喜欢在杭州花圃的盆景室里写生,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天天对着花草琢磨,“光是看牡丹,我就看过几百次,每次看的感悟和深度都不同。”1974年起,何水法频频赴山东菏泽写生牡丹,“我每次去都像是去看老朋友,还没见到牡丹心就先激动了,因为我是带着感情去看的。”在菏泽,哪里有魏紫,哪里有姚黄,何水法都了如指掌。

  “我相信‘师徒授受’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何水法老师就一直在用他的精、气、神带着我们一起往前走。”中国美术学院老师毛建波如是说。“每次听何水法老师和弟子的交流都会受益匪浅,像何老师这种发自肺腑的、用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学习古代文化的道理,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里的课堂教育上是不太会有的。古人讲究游学,小鱼跟着大鱼走,其实西方也是这样,牛津、剑桥的学生也都是用教授的烟斗‘熏’出来的,就像师徒授受这种亲密无间的形式一样。”

  何水法谈到:“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画得好一些、差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一片真心。所以我每次做讲座之前都会强调自己不是来授课的,而只是和大家交流沟通学画所得。每个人都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都将起到为中华文化添砖加瓦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